舞剧《红楼梦》

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因其非凡的艺术成就及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被誉为旧时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史诗性著作。

本剧以《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精选重要情节,同时保留由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作曲的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经典旋律并由著名指挥家张列进行重新编配。由青年舞蹈家、编导黎星和青年舞剧导演李超担纲导演,青年编剧李宜橙、崔磊担任编剧。主创、主演班底以中国舞蹈界新生代的杰出代表为核心,通过这一时代的视角走进中国经典文学巨著。

邓一江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

看完演出,我体悟到年轻的编导们正在实践和印证自己的想象和追求,舞蹈的编创以中国古典舞的美学原则为前提,提取古典舞动作韵律元素去进行人物形态的定塑和舞蹈动作的编排,不拘泥于古典舞的律动程式,强调舞剧人物动作语言的当下表现,注重人物情感的细腻表达和叙事的清晰及节奏的流畅,追求舞台表现形式的创新。观众在目睹“太虚幻境”、“元春省亲”、“黛玉葬花”、“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等家喻户晓的情节场景时,一定会再度回忆起当初在“红楼世界”里体悟到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

江东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

《红楼梦》这个题材包罗万象,不同的编导会有不同的解读。目前这种以篇章式的结构、线性地表达是主创追求的表达方式,展示性多于叙事性,这部民族舞剧《红楼梦》的叙事还是比较“实”的,但是“实”的表现手法又比较“虚”。舞台的呈现非常有特点,和以往看过的作品都不太一样。

苗怀明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 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

对我们这样一直从事文本研究的人来说,用舞剧的形式演绎《红楼梦》是非常新鲜的,毕竟将作品从口头语言转化为舞蹈语言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这部剧给我的印象非常震撼,比如元妃省亲,用服装的意象来讲述元妃的身份变化和情感状态,非常有创意。再比如最后的“花葬”,演员放得很开,能够把前段中压抑的悲感彻底释放出来,不管是埋葬青春、爱情还是生命。我认为无论是编舞还是编剧,主创团队是非常用心、认真的,每一场戏都精彩,如他们所说,向经典致敬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心。我希望南京作为红楼梦的老家,不要让这部剧演完就此结束,希望能够成为江苏大剧院的保留节目。

薛颖旦

江苏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 新华日报全媒体文化新闻部主任

民族舞剧《红楼梦》以传统的故事架构、现代的表现手法,用12个篇章给我们描绘一个既熟悉又具陌生感的红楼故事。每一个场景既熟稔于心又常出乎意料,既有工笔画的"尽其精微”,又有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用独特的舞蹈语汇呈现出年轻编导所要表达的意趣、意境和意味来。全剧在古典叙事中融入现代意识、当代审美,用当下视角观照红楼梦中人的命运,尤其是十二金钗的悲剧结局,这种打破时空感的古今对望,产生了独特的剧场效应,在演员、角色、观众之间产生了一种神奇的碰撞,让文学《红楼梦》因此具有了更丰富的外延、更饱和的色彩和全新的打开方式。

冯秋红

扬子晚报文化部主任

看民族舞剧《红楼梦》,是要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元妃省亲、归彼大荒等段落,皆以极其出人意料的舞蹈编排,完成高能密集的输出,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剧作以当代审美当代视角,对《红楼梦》进行了大胆解构与重构。繁华中窥见虚无缥缈、热闹中透出孤独凄凉,于生生死死、真真假假之间,追问生命的终极意义。它既超越了凄美的爱情悲剧,也不仅仅是封建社会的挽歌,而更像是孤独灵魂面对天地苍穹的亘古追问,如梦如幻、如切如磋,是时间记忆,也是空间想象,如此真实,却又充满荒诞。

Avatar
李宜橙
编剧
纪录片导演

A Dreamer